合作QQ:165687462 | 合作热线:0755-83692700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首页 | 登录 | 注册

深圳资讯 | 娱乐星闻 | I T资讯 | 名企之窗 | 深圳教育 | 旅游资讯 | 社区活动 | 美食乡村 | 公益活动 | 时尚奢华 | 品牌消费 | 数码电子 | 体育快报 | 汽车之家 | 房产家居 | 女性母婴 | 健康养生 | 智能科技 | 文化艺术 | 深圳交通 | 原创活动 | 最近更新 |
当前位置: > 首页 > 龙岗 > 名企之窗 > 企业之声 > 正文
京郊养殖户6年两遇“倒奶杀牛”
阅读 2015/1/13 15:19:06来源:深圳在线 作者:牛海滨

  近期,部分地区出现的奶农“倒奶卖牛”事件持续发酵。1月11日,农业部表示,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、启动奶业生产监测、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,全力以赴处理“卖奶难”、保护奶农利益、稳定奶业生产。

  作为奶业生产者,奶农,尤其是散养户奶农的议价能力几乎被下游掌控,因此在市场波动时,他们的利益最容易受到冲击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走访发现,“倒奶卖牛”背后,是奶农面对无人收奶、无法填补饲养成本时的无奈之举,暴露了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,产业体系的不完善。

  有行业人士称,要处理“卖奶难”,需要政策引导,建立“牛”、“奶”融合的产业体系,形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链条。

  1月9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来到距北京约80公里的延庆县大榆树镇下辛庄村。一下车便瞧见村口一堵院墙上写着 “加强管理、科学防疫,确保畜牧安全生产”的标语。

  近期,下辛庄村因奶农卖牛、倒奶上了报,不少记者 “慕名而来”,一下子让这个村庄热闹起来。有当地奶农告诉记者,1月8日,延庆县及大榆树镇领导来了,并告诉奶农牛奶不能倒了,一定会有人把奶收走的。

  而在1月7日,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,要求各地组织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(注:生鲜乳即奶农俗称的牛奶)收购、加大奶业政策扶持;农业部督导组也已奔赴河北、山东和山西等地。

  下辛庄村奶农告诉记者,奶罐车又来了,照常从村里的奶台上把牛奶拉走,没有奶农倒奶了;虽然收奶价格仅2.6元/公斤,与2013年同期3.8元/公斤没法比,仅能保本不赔,人工也白搭,但总好过没人收奶;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,也能 “缓一会儿”,撑个一年半载,但收购价若长期上不来,最后还得卖牛。

  6年遭遇两次“倒奶卖牛”

  下午1点左右,王布铁(化名)正在饲料库外用秸秆机粉碎贮存的玉米秸秆,经过发酵后作为奶牛的饲料。忙完后,王布铁放下手里“家伙事儿”与记者聊了起来。王布铁养奶牛已有13年,见证了近10年来国内奶牛养殖业的起起伏伏。

  国内奶牛养殖业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,改革开放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,1979年~2006年是稳步发展阶段。1997年以后,奶业领域的单一公有制被打破,“个体”或“私人”养牛不再是禁区,一系列鼓励奶业发展的政策出台。2002年,王布铁决定贷款买牛,成为一名奶农。

  2006年~2008年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爆发前,是国内奶牛养殖业的调整阶段。国家统计局普查结果对国内奶牛存栏量进行了修改,2006年国内牛奶产量超过德国和巴基斯坦,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第三大产奶国。

  2008年9月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爆发,使国内奶业发展陷入危机,奶农养殖积极性遭到打击,倒奶、卖牛、杀牛现象频发。据农业部统计,2008年9月21日至10月22日,我国13个奶牛优势产区共计倒奶11.4万吨。面对严峻形势,全国各地迅速行动、紧急应对,2008年底杀牛、卖牛、倒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。2008年末,国内奶牛存栏1233.5万头,比2007年增长1.2%;牛奶产量近3554万吨,同比增幅为0.8%。

  王布铁说,那个时候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好,企业产品卖不动,有的奶粉还被退了,但好在有几年的底子,所以撑下来了。但这一次与2008年不同,王布铁等奶农都对此次牛奶卖不出去“百思不得其解”,李斗进(化名)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不断问:“你说为啥这次就不收奶了呢?”

  据王布铁介绍,他家有17头奶牛,7头在产奶,平均一头奶牛每天产奶30公斤左右,最高产的一天能挤40多公斤奶。下辛庄村一共有七八家奶农,每家的奶牛头数不一,“家底厚”的有30多头奶牛,“家底薄”的奶牛不到10头。

  王布铁和李斗进当年都觉得养牛卖奶是一个不错的营生,且有鼓励贷款买牛的政策,便大着胆子借钱买了奶牛。仗着前两年的奶价还不错,王布铁当年买牛欠的10万元贷款都还利索了,他一直是典型的散养户。

  收奶人欠款跑路成被告

  国内奶牛养殖模式分为散养户、养殖小区、家庭牧场和规模化牧场四类。2008年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爆发,散养户逐步退出国内养殖业,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。2008年11月,国务院发布的 《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,推进奶牛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。

  “养殖小区是奶牛养殖过程中,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过渡的一种养殖模式,家庭牧场是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养殖模式;但规模化牧场是现代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锋在其着作中称。

  业内人士介绍,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,每年投入5亿元,对存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给予补贴,按不同规模每个奶牛场分别补贴80万元、130万元和170万元,用于建设水电路、污粪处理、防疫、挤奶设施及建设饲料基地等。

  王布铁和李斗进等奶农也成了养殖小区里的一员,虽然都是自家院子饲喂,但均是在村委会所拥有的奶台统一挤奶、统一收走、统一付款。

  “养殖小区有很多种,下辛庄村奶农属于较为分散的养殖小区;有的则是奶牛在同一个养殖场,各家按时去养殖场饲喂自己的奶牛;还有一种是将奶牛委托给一个人,被委托人赚取饲养费用,委托人获取收益。”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称。

  但让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感到意外的是,王布铁和李斗进等下辛庄村奶农,竟不知道收牛奶的是何人。“那个人和村委会签了20年的收奶合同,但现在收奶也就一年左右,因为有村委会在,我们也不管那个收奶的是谁,只要给钱就行。”王布铁说。

  王布铁介绍说,下辛庄村的奶农先供牛奶、后收钱,收奶人一般会压款一个月,但自2014年9月开始,就再没收到卖牛奶的钱。“之前也发生过几次,我们拦过几次收奶车,最后拿到了钱;但后来每次截车,收奶人总说三两天就给,可现在也没拿到钱。”王布铁称。

  王布铁被拖欠了2014年9月~12月4个月的钱,一共7万多元;李斗进奶牛头数少,但也被压了2万多元。“为啥卖牛,因为欠卖饲料的人10万多元,再不给一部分钱人家也周转不开了,所以我卖了两头怀孕的奶牛。”王布铁称,每头怀孕的奶牛售价1.1万元,但以往起码要1.9万元,两头牛亏了1.6万元。

  李斗进则选择减少饲料供给,这样既能减少成本,也能降低产奶量。

  “产奶期的牛若是吃不好,身体就会落下病根,等过了干奶期要想恢复正常产奶量是很难的,所以我还是喂足饲料。”王布铁称。

  由于确实资金短缺,王布铁与其他几家奶农商量后,决定将下辛庄村委会和收奶人一起告上法院。直到彼时王布铁才知道那个收奶人叫“董建平”,但具体是谁还是“摸不着头脑”。

  “我们得到的通知是,1月15日在延庆县法院开庭审理,据说那个收奶人已经跑了,能否要回那笔款,我们心里也没底。”但王布铁和李斗进都期盼能早日要回卖牛奶的钱,好把欠的饲料款还给人家。

  近期,部分地区奶牛养殖户倒奶、杀牛事件持续发酵。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、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“从2009年起,奶农杀牛卖牛就没有停止过,每年退出、弃养的农户均超10万户。”

  与之相反,规模化、集中化饲养比例正逐步提升。据新华社报道,2013年我国规模牧场和养殖小区的比例接近40%,河北省奶牛集中化、规模化饲养比例达100%。

  这场此消彼长的博弈,既是中国奶业结构调整的阵痛,又暴露出转型过程中的矛盾。“生鲜乳价格坐‘过山车’,暴露了我国奶业基础差、结构不合理和抗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簿弱等深层次问题。”王丁棉认为,由于国际乳粉价格低,严重冲击国内生鲜乳销售,不能鼓励国内乳企生产以进口乳粉为原料的还原奶和常温奶,而要大力发展以生鲜乳为原料的巴氏奶,从而保护国内养殖业。

  乳企产品结构不合理

  事实上,这次由进口乳粉价格“跳水”等因素导致的问题集中性爆发早有前兆。据媒体报道,2014年7月底,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决定,自8月1日起,青岛、烟台和威海等地的牛奶收购价格从上月的4.5元/公斤降至3.5元/公斤,众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和奶农代表选择杀牛倒奶。

  “上游养殖业的利润占10%还不到,奶价议价权全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。”王丁棉表示,奶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、利润分配不合理。

  此外,蒙牛于2014年5月29日与胶东半岛12家奶牛养殖场重新签订了一份5年期合同。新合同取消了2.8元/公斤的最低保护价,并在“随行就市”定价的基础上补充了“根据供给关系”。

  蒙牛方面解释称,降价是因为囤积的进口原料粉减少了国内原奶需求;乳品消费需求疲软,原奶严重过剩;胶东半岛运输半径太长,影响鲜奶质量。

  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分析称,“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现的暂时性‘奶荒’,导致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下游乳企对2014年的奶源供需形势作出了误判,于是从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4年上半年大量进口和囤积乳粉。”

  “由于对奶粉市场需求形势误判,乳品企业高价位进贷,随后恒天然施行线上线下双价格运行及全球奶粉价格一路下跌,从5.5万元/吨降至目前的1.8万~1.9万元/吨,乳企不仅要承担价差损失,还要消化存货,自然只能减少或压价收购原奶。”王丁棉等业内人士称。

  除了乳制品企业,国内收购牛奶的另一个主体是工业奶粉加工企业,为乳饮料、酸奶制品、烘培食品、糖果等食品企业提供原料粉。但由于进口奶粉价格“跳水”,相较于国内的牛奶价格极具竞争优势,造成大多食品企业尽可能选择使用进口奶粉作原料。

  “这使得部分工业奶粉企业减产或停产,国内原奶只能卖给乳品企业,在个别地区乳制品企业也减少收奶量,从而激化了上下游矛盾。”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分析称。

  除了进口乳粉,常温奶进口也在放量上涨。公开数据显示,国内液态奶进口量从2010年的1.59万吨,增长到2013年的18.45万吨,2014年1~10月已达20万吨,预计全年将有28万吨。

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4年1~9月,包括常温奶和乳粉在内,国内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.86万吨,同比增长36.5%,预计2014年全年可达180万吨。

  “进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约1350万~1400万吨,占全国用奶需求量的1/3,按照国内泌乳奶牛平均单产6吨算,进口乳品折算原奶相当于230万头泌乳奶牛年产量。”宋亮坦言,目前进口乳制品已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1/3。

  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认为,大量进口奶涌入,致国内原奶生产相对过剩,在进口乳粉的低价刺激下,国内液态复原乳重新抬头,使得国内乳企的原奶消化量骤减,导致低价收购原奶,甚至拒收。

  “国内乳制品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,乳企重常温奶轻巴氏奶,过多过量使用还原奶,无法拉动生鲜奶源和养殖业的扩大发展。”王丁棉称。

  引导奶农规模养殖

  乳制品蜂拥进入国内,国内奶业已告别2008年之前的高速发展阶段,牛奶生产自给率大幅滑坡。

  公开数据显示,国内奶牛存栏量2010年到2013年分别为1420万头、1440万头、1493万头和1442万头,业内人士预计,2014年可能不到1400万头。2010年到2013年,国内牛奶生产总量分别约3576万吨、3656万吨、3744万吨和3531万吨,可以看出2013年出现负增长。

  王丁棉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国内奶业发展的分水岭是2008年的‘三聚氰胺’事件,这之后国内奶牛养模式倾向于规模化、集中化,甚至走向了一个极端,特别是万头牧场。

  虽然万头牧场从开建之日起便伴随着质疑声,但万头牧场却越建越多。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、秘书长谷继承透露,万头牧场数量有增无减,算上已建、在建的,超52家,准备要建的约24家。

  “环保压力是规模养殖的首要问题。”谷继承认为,万头牧场的建立意味着大量粪污、废液的产生,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物处理。

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,国内应重点扶持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,既能保证奶源质量,也可避免环保压力,且盈利能力更强。

  针对近期“倒奶卖牛”事件,1月7日农业部下发《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。

  业内人士坦言,“预计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可能会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回升,否则政策协调下的收奶行为难以持久,部分奶户还是会因为价格长期低迷而选择退出。”

  《通知》指出,各地要特别加强对散养户和小规模户的技术培训,推动散户入区入园和老旧奶牛养殖小区改造升级,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。

  宋亮表示,“国内奶牛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奶价不具国际竞争力,一是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中小规模养殖,由于苜蓿等高蛋白饲料缺乏、防疫费用高涨等造成系统性成本高;二是仍占主体的中小规模养殖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,潜在成本大,比较收益低,养殖积极性不高。”

  “发展家庭牧场或养殖小区,核心在于推动土地流转、增强融资能力、构建配套灌溉、防疫等基础服务设施等。一方面能提升奶农积极性并推动上游系统产业全面建立起来;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上游议价能力,与下游形成稳定合作关系,减少博弈。”宋亮认为,只有符合中国现代化养殖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建立起来,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养殖成本。

关于我们 - 版权声明 - 广告服务 - 网站地图 - 会员专区 - 客户服务 - 疑难解答 - 联系我们
Copyright© 2007-2019 www.szol.net 深圳在线 版权所有
中国·深圳 粤ICP备15080520号